《李開復給青年的12封信》提到體力工作和腦力工作分別都有各自的安全區、結合區、危險區、變慢區。

你的工作會被消失嗎?李開復:有思想的人生不會黯然失色

以下這10個職位,哪個工作是我不曾領薪水做過的?只有一個是假的~

  1. 辦公室助理
  2. 演唱會工作人員
  3. 助教
  4. 美容顧問
  5. 記者

………..

最近你有「中毒」在FB玩這個遊戲嗎?我倒是有為了拿小禮物來留言 😀 

疫情已經耗了一季,身為媒體編輯,失業率、無薪假已經是每天的關鍵字。

在回顧過去做過什麼職業的當兒,不妨也 「超前部署」 ,用後天思考明天–自己的工作在五年、十年後消失嗎?

AI人工智慧有沒有可能取代我的工作?

我最喜歡人工智慧專家李開復先生說的一句話,AI來臨,有思想的人生更出色。

如果不想成為 「無用」的人,唯有從現在開始,找到自己的獨特之處,擁抱人類的獨特價值,成為在情感、性格、素養上都更加全面的人。AI來了,有思想的人生並不會因此黯然失色。

李開復可說是AI界頂尖的華人–一個人工智慧的領軍人物,提醒大家要懂藝術、懂幽默、要有創造力,是不是很反差?這種反差的反面例子就像生產智慧手機的人限制自己的孩子玩電子產品。(延伸閱讀:你是未來需要的人才嗎 ?Google培訓師給你的職場建議

李開復在 《李開復給青年的12封信》寫到,人工智慧取代的是那些單調、重複性,不需要跨界領域思考和感情的工作。

書中提到了體力工作和腦力工作分別都有各自的安全區、結合區、危險區、變慢區:

《李開復給青年的12封信》提到體力工作和腦力工作分別都有各自的安全區、結合區、危險區、變慢區。
X軸左右邊是技能和結構,Y軸是強社交、弱社交

《李開復給青年的12封信》提到體力工作和腦力工作分別都有各自的安全區、結合區、危險區、變慢區。
X軸右邊是創意或決策型,左邊是優化型,Y軸仍是強社交、弱社交

那工作會不會馬上消失?

工作不是消失,是轉變成新的形式,也許會經歷陣痛,但絕對不會大規模失業,社會結構和經濟秩序會重新調整。

最近台灣金融界的憾事,有 「AI金童」稱號的陳昇瑋因意外過世。他曾在經濟日報專欄提到:

  • 根據麥肯錫的一份分析報告,在所有產業的決策工作中,大約有 15% 不需要AI也可以運作得很完美。
  • 約有15%的決策,人工智慧是做不來的,企業管理中的重大決策多屬此類。
  • 剩下的70%決策,就是人可以做,大數據分析可能可以幫上忙,但AI通常可以做得更好的工作。

所以,我們不要太樂觀、也不要太悲觀。

我認為目前不太迫切(畢竟不是要改就改)但重要的事情還是教育。包括孩童的教育和成人的教育。曾經有人笑說,依現在產業變化速度,大學念的知識畢業後就過時了。學校教育與現實世界脫鉤。那我們如何讓學生明白,唸書不是為了考試和標準答案?如何教他們釣魚,甚至讓他們知道怎麼創造釣魚的工具?工作人士面臨被機器取代的威脅,如何培養新的技能來適應新變化?政府和企業有沒有提供員工教育訓練?

像是國外討論已久的「全民基本所得」(UBI,universal basic income),讓失業的人可以放心去學習某個技能再投入就業市場。不過,因為是國家補貼薪資,所以也有人反對這種大政府的方式會助長懶惰蟲心態。

我們在AI時代如何學習?

李開復在書中提出五點:

  1. 找到你的興趣,找到你的最愛、而且最擅長的事情
  2. 要珍視自己的好奇心、批判式思維和創造力:死記硬背的教育方式已經過時,未來的教育傾向啟發式
  3. 學會人機協作,但一定要重視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情感:人可以拜機器為師,但很多事情還是要人與人溝通才能實現
  4. 追隨自己的心:冷門的行業和學科也會熱起來,你要追尋什麼?
  5. 主動挑戰極限:如果人工智慧超越人類,我們如何體現人類的尊嚴?

你可能也被AlphaGo、機器嘉賓、機器主播震撼或頭皮發麻過,未來他們也會越來越真實,甚至有人主張機器人可以取代伴侶和小孩。但,以人為本的價值還是最重要的,我們要做的是借助機器的能力。

寫著寫著,想起偶像王力宏幾年前的歌—《A.I.愛 》、《沒有眼淚的世界》,當時王力宏找來李開復入鏡,我還不明白這首歌的前衛,現在好像懂了。

《李開復給青年的12封信》提到體力工作和腦力工作分別都有各自的安全區、結合區、危險區、變慢區。
(但在我心中還是才華洋溢)圖片來源

活在沒有眼淚的世界

到底把幸福帶給誰

王力宏《沒有眼淚的世界》

今天就寫到這裡啦,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用,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有任何建議和想法,可以留言或寫信交換想法!^^

資料來源:

1.李開復:《李開復給青年的12封信》,天下文化出版

2.從金髮女孩原則看AI發展,經濟日報

延伸閱讀》

外包之後,我們還剩下什麼?

艾倫·狄波頓:貧窮是不幸還是Loser?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哈佛商學院最重要的一堂課

猜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