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嘴巴就痛!我在台灣的第一個手術–顳顎關節手術

一開嘴巴就痛的感覺,這麼多年了,一直困擾著我。

2015年,大二的我開始成為醫院的常客。2016年11月,由於長期忍受下巴關節疼痛,影響到我的作息,所以我在口腔額面外科動了顳顎關節手術,也是我人生第一個在外地的手術。

延伸閱讀》

顳顎關節在哪裡呢?

顳顎關節位於耳朵前方,也就是你打卡嘴巴會用到的關節,你可以把手放在耳朵前方,然後打開嘴巴,會感受到關節在移動。造成顳顎關節疼痛及脫位有幾個因素,包括牙齒咬合不正(像我就是上下牙齒合不起來,只能用後面咬東西)、緊咬、不良習慣如磨牙、壓力因素、焦慮等等。

其實我在19歲畢業後就開始痛了,每次打開嘴巴都會有聲音。來到台灣唸書後,情況也更為嚴重。我在醫院照了MRI,當時醫生說我的下巴已經脫位,平常睡覺都在緊咬,整個關節被我壓到發炎、變形了,如果不及時調整下巴就會萎縮。

那時候,我說話發音越來越不標準,因為真的太痛了。每天服用消炎藥、肌肉鬆弛劑和鎮靜劑。晚上睡覺要戴著咬合板,讓我在咬牙的時候吸收壓力。每個月的複診,會看到咬合板被磨平的痕跡。

顳顎關節疼痛,痛的地方不只是顳顎關節,痛點也開始蔓延到後腦勺、太陽穴、甚至不時會感覺到左臉抽痛。每天都感覺到有釘子在敲打我的後腦,頸項和肩膀也開始刺痛。吃藥讓我常常乾嘔,一躺下就要起來催吐。更可怕的是,可能會依賴吃藥幫助好睡。當我想著今晚可能睡不著,下意識就說吃顆鎮靜劑吧!而這是我身體需要還是心理需要,其實我是分不清的。

情況更嚴重的時候,我跟醫生討論,最後決定2016年11月在萬芳醫院動手術。手術結束後的兩個禮拜只能喝流質。(注意!內有不適照片!!)

接著我又開始了長達半年復建的日子。每天都需要熱敷、冷敷、咬24根冰棒,為了就是要訓練下巴的彈性(例如我之前都不敢吃太硬的東西),把下巴撐開,不讓下巴萎縮。雖然那時候瘦了幾公斤,但可能是營養不良,臉型變得非常奇怪。


當然,動完手術變化最多的應該也就是臉型,因為下巴不像以前那樣後缩了,要盡量讓它「往前」,回到原來的位置。所以,當時不常見面的人再見到我的時候,會覺得我的樣子不太一樣了。應該算是好事吧?

距離那一年的手術快三年了,很慶幸那一年可以遇到很棒的朋友和我的妹妹,送我到醫院、陪我過夜、看病、送我回家的…我一定是上輩子積德才有你們的愛與關懷啊!

我到現在還是會習慣戴著咬合板睡覺,不戴反而下巴兩邊酸酸的,雖然不時不時還是會有疼痛感,但情況比之前好很多了。雖然這個小毛病還真是有點苦惱我,但比起很多人,我已經很幸運了。也因為這個「痛」,讓我更有同理心,每個人要健康的活下來,原來還真不容易,身體健康真是太重要了!


猜你也喜歡